兼职美工 历史的缩影、时代的符号——中国地主庄园建筑(一)

发布日期:2024-09-17 04:17    点击次数:60

兼职美工 历史的缩影、时代的符号——中国地主庄园建筑(一)

【序】:在之前罗列鉴赏欧洲的庄园建筑时,曾将其与中国的地主庄园做了个粗略比较。现实的情况是,国内遗存的封建地主庄园相对较少,且构建年代并不久远,由于历史文化与封建土地制度的差异兼职美工,多数不似欧洲庄园拥有广袤无垠的占地、田园牧歌般的景致与奢华绚丽的内饰。单从建筑的角度来讲,它们似乎更强调的是居住与各种实用功能的体现,构筑于兵荒马乱年代的地主庄园,有的甚至还兼备堡垒形制的防御功能;至于花园景观,普遍规模较小,仅作为建筑的附属产物点缀于错叠勾连的深深大宅庭院之中。

中国典型的封建地主庄园之魏氏庄园、刘氏庄园与牟氏庄园

中国典型的封建地主庄园之姜氏庄园、皇城相府与周庄沈厅

它们多数兼具鲜明的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折射出自春秋战国以来根植于中国封建历史发展的核心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我国历史上这一土地制度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制截然不同,由于田庄买卖的合法化加剧了土地兼并的集中,分户析产制又导致了地权的分散,周而复始,使庄园规模、面貌极不稳定;而封建租佃制和以实物地租为主形式的出现,又使地主在穷极手段的剥削与佃农不断的抗争中走过了千年的岁月。

中国典型的封建地主庄园之谢鲁山庄与常家庄园

中国典型的封建地主庄园之康百万庄园、王家大院与乔家大院

不过直至清亡进入民国,“三民主义”民生中核心的“平均地权”土改政策也仅流于形式,土地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依旧一脉相承基本沿袭清制。这一时期突出的特点是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公常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和佃农并存,例如本系列即将提到的刘氏庄园等便是构建并发展于该时期,烙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新中国《土改法》的颁布和深入推进,使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成为了历史,彻底铲除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

直到新中国1950年6月《土改法》的颁布和土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才使封建地主阶级盘剥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了历史,彻彻底底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迎来了社会发展历史性的跨越。这些遗留的地主庄园,在历经了文革年代的洗礼后或改作它途,或彻底消失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不过所幸的是依旧有少数保存了下来,它们或成为不可多得的表征旧中国数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压迫和剥削的历史见证;或成为“世兼儒贾为业”之典范给人以深刻启示,使其成就为一个时代的建筑符号。

01 刘氏庄园【四川】

刘氏庄园【四川-大邑】

刘氏庄园之刘文彩公馆,即老公馆,现辟为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刘氏庄园之刘文辉公馆,即新公馆,现辟为刘文辉旧居陈列馆

1958年“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开馆初期时的情形

这处四川大邑安仁的刘氏庄园显然是极为“幸运”的一处,其当初被列为“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上世纪90年代末更名为“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产生的背景与1950年代反右后“阶级斗争”的急剧升温直接相关。作为呼应时代需要的阶级斗争典型,其罕见突出地显示了集军阀、官僚、地主等多位一体的近代地主庄园特色,由此这座庄园陈列馆与它曾经的主人—大地主刘文彩从地方走向了全国,其名声在“文革”期间如雷贯耳、妇孺皆知。

刘文彩(左)与刘文辉(右)兄弟二人,刘文彩(1887~1949),民国时期称霸一方的川西大地主、商人

刘湘(左)与刘文辉(右),堂叔侄关系,“二刘争川”大规模的军阀混战,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1932年四川军阀割据示意图,这一时期历史上著名的“二刘争川”以刘文辉兵败退守西康为结局

1920~1930年代,刘氏家族成员逐步登上四川军政舞台,在家族军政合一的背景下,刘文彩利用手中的财权垄断商业,兴办银号,广征杂税,暴敛钱财,甚至为迅速积累财富迫使农民种植烟土,使川南民众饱受其害。1931年夏,刘文彩、刘文辉兄弟与刘湘叔侄为争霸四川引发内讧,“二刘争川”最终以刘文辉兵败退守西康为结局。脱离了刘文辉庇佑的刘文彩遂辗转移居老家安仁,在修建老公馆的同时,强征怙霸置办田产,其田产巅峰时期广至15000亩左右,成为名噪一时、雄霸一方的地主势力。

老公馆平面布局图

老公馆建筑群平面近观俯瞰

庭院深深的刘氏庄园公馆建筑群

俯瞰老公馆局部,勾连错落,庭院深深,重墙夹巷

庄园主体建筑于1928~1942年间,分为南北遥相呼应的两大建筑群:南部为刘文彩的老公馆,始建于1932年,在祖宅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北部为刘文彩为自己和弟弟刘文辉修建的新公馆,落成于1942年。建筑群总占地面积7万余平,总建筑面积2.1万平,以老公馆为建筑群的主体核心,其整体布局勾连错叠、环环相扣,院内重墙夹巷、围合森严;从俯瞰的角度来看,并无明显的轴线统领贯穿全局,形象地反映出刘文彩于不同阶段兼并土地扩建庄园的过程。

刘氏庄园建筑群俯瞰,主要以四合院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予以纵、横向扩展,形成院落重叠环套的封闭式布局

院内重墙夹巷,错综曲折

老公馆通过庭院、天井、回廊、夹道串联起八个大院,有机组成一组宏大的群体建筑

老公馆内迂回曲折的回廊、夹巷与天井

老公馆内错综复杂的庭院布局

独具特色的门楼,彰显中西合璧之风

庭院及花园

院内部分花园景观一览

庄园在空间处理上主要以四合院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予以纵、横向扩展,形成院落重叠环套的封闭式布局。老公馆通过庭院、天井、回廊、夹道串联起八个大院,有机组成一组宏大的群体建筑,例如前院分正院和后院,为四进三天井“目”字形带围房的四合院。整体布局迂回曲折,错综复杂,宛若迷宫。

新公馆的三进式庭院,对称规整、主次分明、落落大方

刘氏庄园之刘文辉公馆,即新公馆,包括旧居陈列馆和延庆园两部分

新公馆故居及延庆园

刘文辉故居三进庭院一览

刘文辉故居庭院多角度一览

新公馆庭院及花园

新公馆则由两座规模布局相仿的三进式庭院组成,现分为刘文辉旧居陈列馆和延庆园两部分。较之壁垒森严、密不透风的老公馆,新公馆则显得对称规整、主次分明、落落大方;其前厅后堂,层层推进,礼制严谨,尊卑有序。

建筑采用了传统的全木穿斗式结构,兼有外廊式砖木结构,明间采用抬梁式构架

中西合璧的门楼,是庄园最具特色的建筑符号

极具地域特色的封火墙及立面装饰特点

建筑立面细节及砖雕、石雕与彩绘

门楼顶部及立面装饰,趣意盎然

极具特色的门楼装饰,中西合璧之典范

青、灰、黑的建筑色调与极具川西地域特色的灰塑、砖雕装饰

庭院内部及建筑立面装饰细节

建筑采用了传统的全木穿斗式结构,兼有外廊式砖木结构,明间采用抬梁式构架;屋顶多为硬山顶、斜坡顶,辅以小青瓦覆顶;造型丰富的封火墙除了起到基本的防止串火、保持建筑功能的独立性外,其或笔直、或弯曲的线条和驼峰形、人字形、猫拱形的样式另具简约气派、十足奇趣的视觉效果;建筑格调大量运用了青、灰、黑的色调组合,堂屋使用了天穹罩、落地罩等隔断形式,窗下普遍砌坎墙、雕花门窗、装板隔断,立面辅以极具地域趣味特色的灰塑、砖雕装饰,彰显了川西民居轻盈飘逸、精巧秀雅风格,突显了巴蜀文化诙谐戏谑的一面。

中西合璧的门楼与极具地域趣味特色的灰塑、砖雕装饰,彰显了川西民居轻盈飘逸、精巧秀雅风格

刘文辉公馆及延庆园独具特色的门楼

新公馆的“进德修业”门楼,中西合璧又极具地域特色,是庄园门楼建筑突出的杰作

新公馆延庆园甬道与门楼

延庆园的门楼,空灵高耸、纤瘦尖峭,彰显出浓郁的西式巴洛克风

延庆园“集福门楼”,典型的巴洛克式装饰手法,颇有中西合璧教堂门面之风范

庄园的门楼,显然是建筑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空灵高耸、纤瘦尖峭的风格是它区别于周边传统旧式街坊建筑最鲜明的特点。例如新公馆的门楼最具代表性,其一反传统的垂花门形式明显突出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两扇高大正门的尖顶造型、垂直向上的爱奥尼柱式,借鉴了西式哥特风和巴洛克的装饰手法,均给人以直冲云霄、奔腾向上之感;两门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水刷石抹面新工艺,采用了巴洛克样式的装饰柱列,颇有中西合璧教堂门面之风范。

新公馆“履中蹈和”门楼,所谓走路不偏不倚,做人做事以和为贵,颇具深意

刘文辉、刘湘叔侄二人与耐人寻味的“履中蹈和”

“四川王”刘湘(1888~1938),民国时期1930年代四川势力最大的军阀,1937年请缨抗日,1938年初于汉口病逝

刘文辉(1895~1976),曾任四川省主席,1949年起义,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1932年“二刘争川”后刘文辉兵败退守西康,坐镇西康10余年,图为民国时期西康省政府及刘文辉与家人

西南军政委员会成员合影,左起:刘文辉、王维舟、龙云、熊克武、贺龙、邓小平

其中刘文辉新公馆“履中蹈和”之门颇具深意,遥想当年刘文辉与刘湘叔侄二人为称霸四川,挑起了自辛亥革命后四川军阀之间规模最大的战争,同室操戈,生灵涂炭,令人叹息。所谓走路不偏不倚,做人做事以和为贵的“履中蹈和”,可谓是迟到的后知后觉。所幸刘湘为保持川军军阀内部平衡并顾全叔侄情面未曾赶尽杀绝,此后刘文辉退守西康并主政长达十余年,1949年12月率部起义,投向人民;而刘湘在抗战爆发后主动请缨出川抗日,虽因病于1938年早逝,却为举国抗日作出了积极贡献。叔侄二人均以不同的方式,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作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选择,较大程度扭转了旧军阀的不利形象,功过是非,自有论断。

相对传统的老公馆“受福宜年”门楼

标志性的老公馆门楼细节,既有西式的元素又彰显了浓郁的川西地域特色

而老公馆的门楼,则相对传统些。例如足有两层楼高的老公馆大门,主体为灰色砖墙施以白灰清水勾勒;一对朱砂色石狮雄踞两侧,黑漆木门门楣上方一对红锦鲤鱼翘尾戏珠;其上书有烫金大字--受富宜年,以黑底为衬,两侧白瓷条饰面;最上部为花瓣状拱边山花,居中一朵粉红色牡丹浮出墙面。整座大门装饰繁复,雕工精湛,纹样细腻,色调沉稳大方。

绣楼,又称为小姐楼的建筑侧立面

小姐楼建筑侧立面细节,精巧别致的中西合璧风格

小姐楼建筑立面多角度一览,与众不同的风格极大丰富了庄园建筑群的轮廓线

小姐楼门楼及建筑立面多角度一览

小姐楼院内门楼令人叹为观止的砖雕艺术

老公馆的绣楼(小姐楼),精巧别致,极大体现出中西合璧的风貌:三层砖构建筑,整体呈六面六角,屋顶为六角攒尖顶形制,建筑立面采用西式柱列拱廊和三角窗楣。它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庄园建筑的轮廓线,打破了传统样板式的格局,折射出民国时期对西式文化的主动接纳和川西民居建筑的发展衍变。

庄园内的收租院大型泥塑群,时代寓意表达之灵魂

1960年代轰动一时的收租院雕塑群,造像手法细腻精湛、人物形象鲜明、表情栩栩如生,罕见的写实主义雕塑精品

写实主义一直是我国雕塑艺术的痛点,最下图园内雕塑塑料质感粗糙得令人不忍直视,与《收租院》雕塑形同云泥

老公馆内创作于1965年的大型泥塑《收租院》,是为整座博物馆反映的时代寓意表达之灵魂,亦为当年文艺革命的一面旗帜。其将中国民间庙宇泥塑技巧与西方雕塑写实手法相结合,114座真人大小的泥塑群像塑造于原庄园内收租现场,深刻地展示出地主盘剥农民的全过程。其造像手法细腻精湛、人物形象鲜明、表情栩栩如生,是为国内罕见的写实主义雕塑艺术之精品。

部分院内场景与陈设

老公馆客厅,上下分别为中式会客厅与西式会客厅

新公馆内办公、客厅、居室及陈设一览

老公馆客厅、居室陈设

老公馆小姐楼内居室及陈设

老公馆桂香厅,家庭休闲娱乐之场所

老公馆夏季与冬季吸烟室,极简的内饰以现代的眼光看似并无任何奢华之处

老公馆厅堂、居室内陈设细节一览

老公馆厅堂、居室陈设一览

老公馆会客厅堂内的紫檀木桌椅陈设,令人印象深刻

老公馆刘文彩居室与奢华的贴金大龙床,这也许是整座庄园室内最为奢华耀眼的陈设之一

国宝级的陈设--清代紫檀木镶大理石桌椅,嵌有各色珠宝,四周有螺钿装饰的花草纹样

建筑内饰体现的风貌大多清淡素雅,简洁大方,不事繁琐。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个别室内陈设—例如刘文彩居室的贴金大龙床、厅堂内珍贵的清代清代紫檀木镶大理石桌椅外,大多相对简约,并无特别之处;特别是作为宅院重要活动场所的中西式客厅、吸烟室等,刨去陈设后的墙面与天花几无任何缀饰,“朴素”得令人惊讶,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似乎完全与“奢华”二字扯不上任何联系。

宅院居室内各类木床,全职美工雕工精细,装饰华美,令人印象深刻

隔门、窗棂、驼峰等木雕装饰细节

门窗、雀替、梁柱间精致细腻的木雕及彩绘装饰

厅屋内颇为精致华丽的“天官赐福”木屏风隔断

雕梁画栋虽不至于,但其门窗、梁架、斗柱等建筑构建上均有大范围的木雕装饰,是为庄园建筑最大特色之一。隔门、窗棂、驼峰、撑拱、垂柱、屏风等雕工精湛、刻画细致,题材丰富多样,画面生动活泼,算得上是传统木结构小木作之精品。

刘氏庄园,川西传统地域特色为主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使其在中国庄园建筑中独树一帜、符号鲜明

它既是中国近代封建地主制的实物例证,更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缩影

作为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封建地主庄园之一,刘氏庄园建筑群既沿袭了川西传统豪门的建筑遗风,又兼具西式巴洛克风格的特征,以川西传统地域特色为主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使其在中国庄园建筑中独树一帜、符号鲜明;它既是中国近代封建地主制的实物例证,更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缩影。

02 常家庄园【山西】

常家庄园【山西-榆次】

常家庄园,它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也是目前中国经修复遗存的最大庄园式建筑群

这是被称为“儒商世家”的榆次东阳镇常氏家族宅院建筑群,它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也是目前中国经修复遗存的最大庄园式建筑群。

常家庄园建筑格局充溢着“尊儒重教、商儒并重”的传承思想,无一不体现出高雅的审美品位与凝重的历史底蕴

常家庄园的建筑与园林

常家,在晋商中以外贸著称,其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开辟了中国茶商第一条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世家名门望族。这里的“一山一阁、两轩五院、四园九堂、六水八帖”格局均充溢着中国茶商的儒气香风与“尊儒重教、商儒并重”的传承思想,无一不体现出高雅的审美品位与凝重的历史底蕴。

庄园始建于清乾嘉年间,巅峰时期以60万平的占地规模堪称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庄园建筑气势磅礴,尤其是广阔的园林为山西传统晋商大院中所罕见

庄园建筑精湛的“三雕”与彩绘艺术

各院落内随处可见的砖雕与木雕

随处可见精美绝伦、丰富多样的“三雕”【体和堂】

庄园始建于清乾嘉年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近150余载不断修筑,终始建成房屋5000余间、楼阁50余座、园林7处,总占地达60万平,其规模之磅礴,堪称三晋民居建筑之首。庄园建筑融精湛的“三雕”、彩绘艺术于一炉,汇传统建筑之典范,集古典园林艺术之精粹,尤其是规模宏大的园林景观,局部碧波涟漪、杨柳低垂般的闲情雅致,是为山西传统晋商大院中所罕见。

由于历史原因,遗存园林建筑经修复后仅占原貌的五分之一

惜内战期间庄园所在地作为晋中战役主战场,建筑群在战争中遭受严重损毁;加之文革期间“破四旧”影响,庄园内不计其数的影壁、牌匾、楹联、砖雕石刻乃至屋脊上的脊花、吻兽和梁栋栏板上的彩绘等又遭毁灭性破坏;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又遭大规模拆除、改造,遗存建筑之面貌已是面目全非。建筑历史面貌原本分为南常正街、北常后街两条街,现仅存北常部分建筑,目前经修复并对外展示的区域包括宅院4公顷、园林8公顷、附属房屋3公顷、堡墙12公里,总计约12万平,仅为原貌规模的五分之一。

庄园宅院建筑于后街北侧临街一字排开,各宅院彼此紧靠,形成“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的壮丽奇观

庄园堡门、墙及宅院部分

庄园园林部分的静园、杏园、遐园、可园等,面积广阔,为国内遗存地主庄园中所罕见

庄园建筑群布局严谨、整齐有序,功能针对性较强,由堡门、堡墙、街道、宅院建筑群、园林、商铺以及街心牌楼、堡池、池桥等组成,庄园宅院建筑区于街道(后街)北侧临街一字溜儿排开;宅院区以北为园林区,包括静园中的杏园、可园及遐园、狮园两座园中园;街道南侧商铺林立,是为供应族人生活消费的配套设施。整座常家庄园以“后街”为纽带,各宅院彼此紧靠,形成“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的壮丽奇观。

建筑群俯瞰角度,单元建筑均以雄浑方正的北方庭院“堂”为主体

多进式的庭院布局

从建筑的布局来看,单元建筑均以雄浑方正的北方庭院“堂”为主体,每座正院均分内外两区域,一般二至三进:前院东西厢房,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呈长方形,多数又由夹门隔断分为上下两院。庭院内部开敞,房间数量与布置严格按“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彰显名门望族之气势。

庭院内标志性的木结构牌楼,起到区域隔断作用

宅堂门楼与牌楼,精雕细琢,彰显地域之特色

院落间或院落后方大多建有花园、菜园,设有小门与正院相通

有趣的是,每座方正院落的里院均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精致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宛若镶嵌宝石的扎带,使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南国园林般的秀色;院落间或院落后方大多建有花园、菜园,设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曲折迂回,回廊、亭榭与小桥流水等点缀其中,构景匠心独具,颇有南方园林之韵味。

房脊吻兽、雕花护脊精美的砖雕

杏园影壁砖雕的花卉、动物图案

隔墙立面砖雕装饰

建筑墙面、立柱转角砖雕装饰细节

令人惊叹的窗户木雕纹样

精湛的隔门木雕工艺

斗拱、梁枋、小木构件木雕及彩绘装饰

精美的木构大门浅浮雕装饰

趣意盎然的石雕与石刻

砖雕、木雕、石刻与木构件上的彩绘,在每处院落中随处可见,别具风采。房脊吻兽、雕花护脊砖雕造型优美,线条娴熟,雕工细腻;照壁、花墙砖雕繁复瑰丽,构图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寓意故事,又有花卉鸟兽果品纹样,极具地域特色;护栏、门兽、护墙等石雕,技法精湛,趣意盎然,别具一格;窗户、门框、屏风与隔扇等木雕,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庄园建筑群中极具代表性的常氏宗祠、贵和堂与石芸轩书院

庄园建筑群宅院堂室鳞次栉比,气势磅礴,于精雕细琢中尽显传统古韵与儒商精神之本色,其中又以常氏宗祠、贵和堂、石芸轩书院最具代表性。

祠堂建筑布局俯瞰,遵从儒礼,南北中轴,东西对称,三门四进,雄浑壮阔

祠堂入口处大门与旗杆

祠堂一进与二进内院

祠堂对面的砖雕影壁

常氏宗祠位于庄园后街东段北侧,坐北朝南,院阔25米,进深百余米,占地约2500余平。整座建筑群遵从儒礼,南北中轴,东西对称,三门四进,雄浑壮阔,庄严肃穆,是中国北方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设施最完备、规格等级较高的祠堂建筑群。

祠堂入口大门与内院

祠堂内院,右中为献亭,将庭院又区隔为前后两部分,使总体呈现为四进的格局

在建筑布局上,常家祠堂由南至北分为4个院落组成,即石围栏外院、前院(戏台院)和由献厅分隔而成的上、下里院。主要建筑设施有供奉祖宗牌位的正厅和献厅、配厅、配房、戏台等,规模之巨,为国内遗存祠堂建筑中所罕有。

贵和堂,是常家庄园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堂院

贵和堂内的后楼与绣楼

贵和堂贴金方篆体格言影壁

贵和堂宅院位于后街西段北侧,坐北朝南,由东而西为偏院、正院、后院、东新院、西新院等依次分布于后街两侧,其规模宏大,有房屋73间,阁楼2座,是为常家庄园建筑群中最大的一处堂院。进入面东而立的砖雕垂花门便进入贵和堂的正院,正院以正厅为界,划隔为前、后两院;前院又由一道三门式夹牌楼分隔为上、下两院,使全院呈三进式院落。

贵和堂后楼,民居建筑中罕见的七开间形制

接单美工

后楼与部分厅堂内陈设

后楼建筑立面细节多角度展示

贵和堂典雅的绣楼

贵和堂中得以保存的砖、木、石雕、彩绘最为完整,其中存有山西民居中独具特色的贴金方篆体格言砖雕影壁,也有中国古民居中最高等级的建筑--七开间的后楼(按清代规制仅有王府才有资格修建七开间的建筑,当年颇有违制之嫌)。贵和堂的建筑,除车马院、客院等附属院落在后街南侧无法修复外,主要6处建筑群均分布于后街北,是北常后街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堂。

石芸轩书院,是常家的家族书院,也是中国民居中最大的私家书院

石芸轩书院正院建筑一览

书院由3组院落组成,但在布局上连为一体,整体形成为一处园林式的书院建筑群

碑廊于两侧贯穿石芸轩书院正院主体,收藏展示着四部大型珍贵碑帖

书院正院与两侧的私塾院

石芸轩书院位于后街中段北侧,是常家的家族书院,也是中国民居中最大的私家书院,因珍藏稀世珍品--石芸轩法帖而得名。书院虽由正面石芸轩大书院、东西两院的私塾院、约斋书院3组院落组成,但在布局上连为一体,整体形成为一处园林式的书院建筑群,碑廊于两侧贯穿石芸轩书院主体,收藏展示着四部大型珍贵碑帖,廊即是帖,帖即是廊,连绵曲折,蔚为壮观。

书院的主体建筑“听雨楼”,亦为二层七开间形制,令人不可思议

听雨楼主立面,抱厦的运用结合精湛的木雕,使其瑰丽非凡

书院前院由四亭三廊组成,正面主体建筑“听雨楼”亦为二层七开间形制,取自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是当年常家子弟呤诗作画,研读史书之场所。

庄园的园林部分,是为当代以慎从原貌为原则,经必要整合和补修恢复而成

静园旧貌已不存,目前所见为当代修复的样貌,它是在原常家“后园子”--杏园、枣园、桑园、花园、菜园的基础上,聘请中国当代著名古建园林专家精心规划,慎从原貌,而又经过必要整合和补修恢复而成。现状在静园构图的基础上,又包括了两座精巧有趣的园中园--遐园和狮园。

位于各堂院后方的园林部分,风格兼具南北之长

静园、狮园与杏园

静园主体位于各堂院的后方,纵跨庄园北部,占地广约120亩。清代常家建造静园时,正值中国造园活动巅峰时期,因常氏数代往来于江南水乡与塞北大漠之间,故而揉南北风格于一体,使静园既具北派之质朴豪迈,又兼南派之温婉秀美。构园手法以野趣为主,施以小溪、水塘、回廊、甬道、亭阁、溪桥、园中园等点缀,整体呈现出精致、肃静、空灵、通透、超然脱俗之氛围,其相对广阔的规模,在北方乃至全国封建地主庄园中极为罕见。

常家庄园不仅是商贾豪宅,更是为晋中民居中儒商文化的典型代表

常氏庄园给人带来的震撼远不至于建筑与规模,更关键的是随处可见的“儒为济世经商之本,道为修身养性之根”的儒商世家精神支柱和人生处事哲学。在“学而优则贾”的家族典训和“儒商相长”的熏陶下兼职美工,常氏家族得以辉煌延续数百年;在历史巨变多数晋商巨贾走向衰落时,它又华丽地完成了“由商转儒”的脱胎换骨。因此,常家庄园不仅是商贾豪宅,更是到处散发着人文气息的儒商精神家园,是为晋中民居中儒商文化的典型代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

栏目分类



Powered by 北京1688全职美工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23-2024 鄂ICP备2023020028号-1 武汉承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